近日,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部分旅游大巴存在的违规经营现象确实存在,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一直以来,交通部门都在严厉整治。旅游大巴存在着执法难以取证,乘客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违规经营依然存在。
本报连日来就旅游大巴违规运营问题做了系列报道,社会反响强烈。那相关监管部门怎么看“黑车”乱象,该如何治理
黑车屡禁不止
每一年都说要治理“黑车”违规经营,本报也曾曾曝光“黑大巴”乱象,但就目前而言,违规经营旅游大巴仍然屡禁不止。有的旅客贪图快捷、方便,运价低廉,又缺乏安全意识,主动选择乘坐“黑大巴”,让非法营运更加猖獗。
然而,“黑大巴”可以存在,并不代表这种行为是合法的,可以随心所欲。长久以来,执法部门一直在严厉打击黑车,但要让黑车彻底消失,并非易事。
据悉,执法部门在执法取证过程中比较困难,许多旅游大巴证件齐全,资质合法,只是超范围经营,这就需要乘客配合执法。如发现有违反规定的情况,我们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如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客运线路经营的,将给予扣车处罚”,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三大队队长徐刚告诉记者。
徐刚介绍说,整治“黑车”行动面临的一系列难题,让执法部门十分“头疼”。有一次,当执法人员拦截取证时,乘客居然不配合,称自己包车出行,不要妨碍自己的行程。许多违规运营的旅游大巴,除具备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外,还与乘客签订了包车旅游合同,乘客也不愿配合执法,怕耽误行程,取证困难。”徐刚说。
到今年上半年,我们大队已查扣违规经营旅游大巴34辆。徐刚坦言,“按照规定,执法部门要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除了经济处罚外,还要扣车。但是许多旅游车司机被罚款后,又会继续违规营运,所以很难把‘黑车’打完。
执法者说有“黑”必打
怎样治理徐刚说,将继续加强对“黑大巴”相对集中地点的巡查,如我市高校、商圈等候客场所。与此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对公路路口的检查力度,对“黑车”进行了摸底。
在治理过程中,执法部门要转变单一的执法方式,积极争取支持,发挥牵头作用,联合旅游、公安、城管、物价、工商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公路运输市场监管,把路检、路查工作和网上检查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源头管理。另外,加强了关于乘坐“黑大巴”的安全宣传,让市民提高安全意识,自觉抵制“黑大巴”。
管理“黑巴”莫当旁观者
本市黑车屡禁不绝,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市场的秩序,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给城市形象抹黑。
在我市“创文”的大背景下,“黑车”乱象能得到有效治理吗为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看主管部门的作为,大巴长时间违规运营,必须大喊大叫,而且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