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关注是动物园进步的唯一动力:从北京动物园熊山说起公众关注不仅帮助改善了北京动物园的一些设计,在全国其他动物园也有相似的案例。花蚀 · // :来源:界面新闻字体:宋按:年底,动物及动物园研究者花蚀耗时个月,跑了全中国个城市,逛了家动物园,同时在网上进行了直播。花蚀说,他做这件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喜欢动物和动物园,并且希望知道今天中国动物园行业的水平以及教会更多人逛动物园的方法。武侠仙侠小说
为什么要逛动物园?这是他经常被问起的一个问题。如今网络发达,纪录片资源丰富,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知道某一种动物的长相和习性。花蚀说,在动物园里,我们不仅能用眼睛看动物,能用耳朵听,甚至可以用鼻子闻——比如熊狸散发着一种热带水果般的甜香,通过看到动物的自然行为,去感受每一种动物的独特之处。花蚀在《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一书中指出,“自然行为是一个指标,只有把动物养好了, 让它们觉得是生存在自己该生存的地方,它们才会愿意展现出自然行为,这个指标能告诉我们这个动物园到底好不好。”
熊狸(来源:《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比如熊的冬眠,就是一种大家都知道但没有见过的自然行为。在国内,花蚀调查所知只有两家动物园的熊会冬眠,一个是北京动物园,一个是西宁动物园。即使是北京动物园,也是这两三年才出现的。这是为什么呢?他给出的答案是:场馆设计不合理。北京动物园从前的坑式展示设计,容易导致刻板行为和乞食行为的出现,自然行为几不可见。熊山最终的环境改造得益于微博网友坚持不懈的关注和呼吁,在这一层面上,花蚀引用了北京动物园张恩权老师的一句话——“公众的关注,是动物园前进的唯一动力。”
《关注的力量》
撰文 | 花蚀(节选自《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北京动物园的熊山里生活着亚洲黑熊和棕熊。亚洲黑熊有两只,它们性格开朗,特别喜欢打来打去玩儿。它们的笼舍里有一个爬架,有一人多高,这两头黑熊可以把前肢钩在爬架上,稍微一蹦,前肢一用力,就把自己挂到爬架上方去,别提有多灵活了。展区中还有小水池,夏天能看它们下水游泳。在白天,很多动物都不太活跃,尤其是在中午。但黑熊常常不会,玩起来没个停,很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棕熊。有意思在哪儿呢?可不仅仅在取食或是玩闹的时候,北京动物园的棕熊有一大看点:冬眠。
我们都知道,熊在冬天会冬眠。其实这种属性只在北方的熊身上有,南方冬天暖和,森林里不缺食物,就没有必要冬眠。并且按照旧的定义来,棕熊那不叫冬眠(hibernation),而叫冬休(winterrest),是一种体温不会大幅降低、常常会醒来、不吃不喝的半梦半醒状态。
北京动物园的棕熊就会冬眠。园方给棕熊提供了一个很粗的水泥管道,还往笼舍里堆了一些枯树枝和落叶。冬天天冷了以后,棕熊就开始收拾了。它会四处拢落叶、干草,往水泥管里面放。然后找来枯树枝,堆在管子门口,方便自己躲进去之后把门给堵上。然后,它的冬眠就开始了。
棕熊冬眠(来源《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年的这个冬天,北京动物园改了一下这个粗水泥管的摆放位置,把开口指向了一处一般游客不太会去的玻璃幕墙的方向。如果你知道这个位置,就可以过去观察棕熊的冬眠。这个冬天,这头棕熊胆子大了很多,变得有些没羞没臊了。它知道没有人会打扰它的冬眠,于是都没怎么堵门。我们直接就能看到那张睡意蒙眬的大脸。刚才说了,棕熊的冬眠并不是很稳定,常常会醒来。因此,只要你观察得足够久,足够有耐心,再加上一点点的运气,会看到冬眠的棕熊突然抬个头,一脸树叶渣渣地看着你,然后挠挠头继续睡去。
熊的冬眠,是一种大家都知道但没有见过的自然行为。在国内,我只知道有两家动物园的熊会冬眠,一个是北京动物园,一个是西宁动物园。即使是北京动物园,也是这两三年才出现的。这是为什么呢?场馆设计得不合理。
北京动物园的旧熊山与其叫熊山,不如叫熊坑。这种展区,你一定在身边的动物园里见过:它就像古罗马的斗兽场一样,游客站在高于动物生活区域的位置,俯视坑里的动物。中国动物园的坑式展区,承继自苏联的旧式动物园,至今仍旧常见于中国,常用于狮、虎、熊、猴的展示。这是一种典型的集邮式展示方式。观看这种展区,游客会有一种万物之灵长的错觉,除了里面的动物长啥样,很难获取别的信息。
在动物园中,有一些和自然行为相对的不良行为。其中最不好的有两种:一种叫刻板行为,一种就是乞食行为。
刻板行为的出现简单讲就是动物被养得实在太差,它太无聊了,所以不停地重复某一行为,比如不停摇头或不停来回走动,以此来发泄它无聊的状态。这种状态对动物来说极为不好。有时这种现象也会发生在人身上,比如有的时候家里没人,把小孩一个人关在家里,小孩可能就会不停玩手、抠自己,因为孩子没别的事可以做。
乞食行为是动物在人的投喂影响下,一心只想向人类要食物的一种行为。常常表现为动物啥都不干,就站在展区靠近人的位置,眼巴巴地看着人类要食物。动物园里的动物不应该被投喂,很多游客害怕动物吃不饱,所以天然地想投食,但实际上动物们每天吃多少,都是有科学的配比的。游客多喂,反而容易把动物给喂坏。这样的事故,在全国各地都出现过很多次。
一旦出现这两种行为,你就别想看到自然行为。尤其是乞食,一旦出现,再好的笼舍、再多的丰容,都拦不住动物去要吃的,我们想观察它们自己玩都看不到。
而在坑式展示中,无论是刻板行为还是乞食行为都特别容易出现。刻板行为的出现是一个副产品,因为很多熊坑、狮虎坑和猴坑的丰容都做得不太好,动物实在是无事可做。而乞食行为则是坑式展示的直接产物,人高高在上,没有什么阻拦,肯定会出现投喂。而像熊这样自控力为零的动物,看到人投喂就会乞食,甚至学会作揖、转圈这种“花活”。
说到投喂,北京动物园那是要面对特别多充满想象力的低素质游客。近些年来,动物园针对投喂有了更多的防备。于是,这些游客动起了脑筋,开始喂一些奇怪东西。例如,生挂面。
这玩意便宜,还又细又长,很容易从缝隙中怼进笼子里面。
在游客投喂和馆舍陈旧、单调的双重打击下,当年北京动物园的熊,那状态可叫一个差。人一靠近,它们就开始作揖。想看熊的自然行为?没门儿。
大约在年的时候,出了一个事儿,改变了这种状况。微博名为“北京动物园爱好者”的朋友,每天发一条微博,坚持了一年,持续地督促北京动物园改善熊山的环境,数度在微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年,北京动物园的熊山开始改造,成了现在的新式展区。这个展区改俯视为平视,用玻璃幕墙隔开了人和熊,内部还设置了不少丰容设施。于是乎,熊的冬眠才会出现。
这件事体现的是关注的力量。类似的事情在北京动物园,在中国的好多动物园中都屡次发生。
北京动物园的张恩权老师一直在说一句话:公众的关注,是动物园前进的唯一动力。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花蚀 著
商务印书馆 年月
目前,中国的动物园正处于转型期,正在从老旧的收集癖转型为新式的基于保护教育的现代动物园,提升动物福利也成为了整个圈子都认同的理念,尽管未必都能实现。无论国内外,公众的关注都能够推动或是迫使动物园发展和转型,尤其是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时期,公众对动物园的关注,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
所以,大家不妨多去逛一逛身边的动物园,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好的、哪些不好的,都说出来,和网友们交流。同时,我们也要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这样提出来的建议才能更好地推动动物园前进。
本文书摘部分节选自《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一书,经商务印书馆授权发布。
人赞赏-->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表情您至少需输入个字发布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