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叫停故宫大修的新闻,澎湃新闻报道单霁翔在上海演讲时暴露了大修工程与古建修复存在的问题。近日,单霁翔在接受专访时,则披露了故宫解决问题的几大变革,包括:留住古建工匠,解决北京户口;改变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的机制与政府采购的方式,将“古建筑修缮工程”上升为“古建筑保护研究”;腾出500个服务岗位,名额加给专业与技术岗位。此外,2017年,故宫博物院要大规模更换展品,年底开放南大库,展出2400件明清家具,通过增加开放区域、打开更多通道,给予游客以尊严。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澎湃新闻此前关于故宫博物院的报道中曾提到:“如果说故宫博物院是承载了600年历史风霜的全中国最大的院子,院长单霁翔说,我就是故宫的看门人,我的责任是看好这个院子。”2017年农历新年伊始,“故宫的看门人”单霁翔透露了其“吐故纳新”的新气象。
“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将“人去艺亡”,如何破局?
去年底澎湃新闻(thepaper)刊发报道《单霁翔:我是故宫看门人,我的责任是看好这个院子》,其中引用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于2016年12月6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近现代建筑遗产与当代城市更新发展”的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单霁翔在演讲中透露,自2002年启动的故宫“百年大修”曾被他一度叫停,暴露了大修工程古建修复存在的几个问题:
第一是要招投标,中标的单位没有队伍,中标之后才开始找包工头,包工头以最便宜的价格找农民工。所以可能几个月前还是收麦子的农民,立马就上了太和殿维修了,没有传统的技艺。
第二就是政府采购,所有的材料都要货比三家,比的是什么呢?比的是便宜,而不是优质。传统的建材都要经过多道工序,任何一道都不能遗漏,价格一定是贵一点的,所以材料质量得不到保障。
第三是执行力。每年10月,钱款拨下去后,次年8月就开始催,钱有没有花到60%。10月问有没有花到80%?到年底如果没有花掉就收回。逼着大家赶快花钱,这种状态下是无法科学地修复的。
第四个问题是由于老工匠没有干部身份,到了年龄要退休,不能返聘。院里八大作的传承人一个一个都走掉了。而他们培养的年轻人大都是周边地区的,没有北京户口进不来,北京本地的年轻人又不愿意学瓦匠、木匠,所以故宫三年一届培养的传承制的师傅进不了北京,又回原籍了。
这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让故宫失去了一代一代的施工队伍,也造成了今天修缮的困惑。“如果用这种方法修,修一栋会坏一栋。我们没法负这个历史责任。”单霁翔当时说。
在近日单霁翔与《北京青年报》的访谈中,他则披露了为了改变故宫大修所面临的困境而实施一系列举措。
单霁翔透露,故宫古建筑修缮队伍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陆续进行过600多项古建筑修缮工程,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档案资料。但是,2010年,故宫古建筑修缮队伍解体,因为古建筑修缮工程在现行的财政管理体系中被视为一般性的土木工程,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造成一系列保护和传承方面的问题。如此下去,“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将面临“人去艺亡”的严峻局面。
故宫现有木、瓦、油、画、石等各项作业的专业技师大都具有30年以上的从业经历,专业技能高超,实操经验丰富,但绝大多数已经接近或达到退休年龄。仅2016年,修缮技艺部退休的古建技师就有7人。按照有关人事制度规定,他们属于工人身份,不能够返聘工作岗位。
解决北京户口,留住古建工匠
为了保障故宫古建修缮的专业团队,单霁翔在接受《北京青年报》专访时透露,故宫的这些官式古建营造技艺老工匠们默默无闻,应该明确师承制的这种体制,给他们一定待遇,让这些老师傅承担起故宫修缮工程把关指导的角色,才能使我们的修缮确保质量。故宫面临的“制度困境”经过政协提案与多方呼吁,已引起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以上状况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解决。在多方协调下,七位师傅目前已经全部返聘。故宫建立特殊人才选聘制度,保证专业工匠队伍的稳定和培养,对于经过系统培养的保护传承人员,经过严格考核后,可以不受户籍制度限制,作为专业亟须人才加以安排使用。
不久要留住老师傅,还要让师傅带徒弟。近年故宫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5位年轻人,按照“三年零一节”的学徒方式,制订了从“应知应会”到实际操作等较为详细的培养计划,以口传、心授、手教的形式随同师傅到施工现场边干边学,旨在恢复传统的以“师承制”方式培养营造技艺人才,使技艺精湛的工匠们能够将所掌握的绝技传承下去。
通过近四年师徒的共同艰苦努力,这批年轻人已经分别掌握了官式古建筑营造中多项操作技艺。但是目前进入事业编制的人员需具有北京市城镇户口,受户籍制度等政策限制,他们很难获得事业单位编制而成为故宫正式员工,因此面临人才流失的状况。
单霁翔在访谈中透露:“他们的身份是工人,只要经过考核留在故宫,我们就给他们解决北京户口。”
故宫古建筑大修现场
将“古建筑修缮工程”上升为“古建筑保护研究”
现有古建筑修缮工人中,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不足1/10,修缮队伍技术水平普遍下滑。由于修缮队伍缺乏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施工操作中表现出种种不规范,不但与故宫官式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应有质量相差甚远,而且使传统营造技艺传承难以为继。
面对古建修缮中标单位没有传统的技艺,政府采购中标单位无法保障材料质量的问题。单霁翔在访谈中透露:我们改变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文物修缮企业的机制,制定专业技术队伍相对固定、培训有保证、水平不断提高的制度,这是古建筑保护修缮的最根本保障。同时,改变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解决古建筑修缮传统材料供应问题,扶植传统材料生产企业,同时强化质量管理及监督。
单霁翔在访谈中说:“以往故宫众多的古建修复不同的是,我们此次启动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将‘古建筑修缮工程’上升为‘古建筑保护研究’。我们将养心殿修复当作科研工作、文化工程来对待、当作整体项目来运作。借助此项目,开辟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途径,建立工匠招募、考核与培训机制,建立官式古建筑修复材料供应基地,制定材料性能标准,为挽救濒临消亡的古建筑营造工艺、装修工艺以及文物修复工艺做出贡献。”
在《澎湃新闻·艺术评论》此前的报道中,单霁翔透露:“故宫邀请各个部门的学者先花两年时间进行研究,学者们共上报了36个科研课题,最后经过学术委员会的审定,确定了其中的33个。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勘察,找到每一个文物的病害,再开始进行修缮。”33项“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专项课题”获得立项,为项目提供具有支撑作用的学术成果和人才力量。
单霁翔透露,故宫还计划恢复古建筑“八大作”,即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的匠师培养机制,将文献研究、保护修复、检测分析、价值评估的专业梯队建设起来,为将来文物建筑遗产的保护储备新生力量。
故宫古建筑大修现场
腾出500个服务岗位,名额加给专业与技术岗位
单霁翔在一年前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thepaper)专访时曾说:“我们(故宫博物院)员工的人数不能无限制增长,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上(充分调动),再有组织社会化,比如保安、安检,比如我们把售票社会化了,永乐公司中标了,由他们来卖票,比如环境的清洁、文物的保养、餐饮、服务、文创产业,大量地和社会有责任的、和保护故宫有好的理念的公司签约,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这样使我们更多的员工进入研究和陈列展览设计领域。”
单霁翔在接受《北京青年报》专访时更透露目前已经腾出了500个服务性岗位,他说:“老员工现在大量退休,过去一些老员工的重复性工作,比如售票、验票、安检、食堂……这些有500多人。现在,我们把这500多个岗位通过招投标,由社会公司来做,由此腾出500多个名额用在我们最需要的技术岗位和专业部门。”
单霁翔说:“我们在多学科融合、跨学科研究方面下了很大的力度。过去我们的员工忙于当前的工作,好比故宫修缮、文物修理,今天我们成立了15个研究所,都是专门人才,大家共同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物医院的建立,使得高科技的检测、分析仪器和方式方法应用到文物藏品的修复。多种学科融合以后,传统工艺也如虎添翼。我们希望故宫的文物保护,无论古建筑还是藏品,能够形成一个经过实践考验的研究性文物保护体系。不是仅凭传统经验,而是把传统经验作为最重要的要素进行传承。故宫的文物医院过去是七八十人,现在有130多人,四五年以后会到200人,这样修复文物的人才得到汇集。这种汇集就要看你的吸引力了。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使大量的学子希望能参与到故宫修复工作中。我们最多一年应聘故宫的有18000人。因此我们抬高了门槛——一流高等院校硕士以上的毕业生,录取可能性会比较大。他们报名以后,我们会进行系统的培训,因为他们离故宫学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来看,进入故宫的百里挑一的年轻人非常珍惜这个岗位。工作比较稳定,虽然我们工资不高,但他们接触的都是国宝级的文物,有一种自豪感。”
大规模更换展品,2017年底开放南大库,展出2400件明清家具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一年多前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曾表示希望展览所展示的故宫藏品能够成倍、数倍的增长,理想化的展出与院藏比例约为5%(是当时展示比例的10倍多)。他说:“故宫的文物数量太多,一般的博物馆比如它能够展出百分之十,甚至最多的有的达到百分之四十,它藏品比较少,但是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数量很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物都适于展览,比如我们36万件瓷器里边很多都是重复品,并不是说重复品都拿出来展,但是我们希望这个比例能够成倍、数倍的增长,比如我们要能达到展出百分之五左右,那就是很理想的了。但近期还达不到,我们2014年展出大概一万件文物,2015年我们新举办了十八项展览,新扩大了五个区域,所以2015年我们有望展览达到15000件左右。我们新馆建了之后,这个数字会翻倍,甚至还会更多一些。”
单霁翔的一年多前的“希望”,在农历新年伊始变成“转机”。
他在接受《北京青年报》专访表示:“经过努力,这个情况将出现重要转机。今年我们要大规模的更换展品,使更多的文物能够与观众‘接触’。”
单霁翔透露,故宫今年要办综合展览,包括走出故宫博物院的、去各省市和国外的展览,展览也不仅只用单一门类展品,而是会构成一个时代,一个历史、一个故事的综合情景。
一些过去人们忽视的展览题材,正在逐渐为故宫博物院重视。比如正在东华门下布置石刻文物展厅。2017年底,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家具库房——南大库也将开放,会展出2400件人们从未见过的明清家具。
在香港的故宫文化博物馆筹建以后,很多精美的文物和展览也会到香港展出。2017年2月,北京故宫还将在厦门鼓浪屿建成故宫博物院的外国文物展览馆。
单霁翔表示:如今,故宫的每一项展览,都是在精心策展、提升展览内涵与展示效果的同时,展览图录制作和相关书籍出版、召开学术研讨会、研发数字影像辅助导览、展览宣传策划等都同时展开,并且针对重点展览研发相应的随展文化创意产品,使每一项陈列展览“立体化”,让社会影响最大化、观众体验最优化。
增加开放区域,打开更多通道,给予游客以尊严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曾报道2015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石渠宝笈特展”时的“故宫跑”现象。当时,单霁翔院长十分重视,连夜布置措施,迅速改善了观众的参观体验。在那次事件后不久,单霁翔接受澎湃新闻(thepaper)专访时说:“我对澎湃新闻记者在故宫观展排队现场的建议表示感谢。(2015年)9月18日我曾在故宫遇到一位82岁的老人,老人说自己早上6点钟就来故宫排队了,却因为跑不过年轻人而只能靠后观展。我很担心老人摔倒,当天就连续开了两次会,一次会是让大家拿出各种应对的方案,第二个会议从方案中优中选优。所以后来选择了分组领号排队参观的方式。”
2015年石渠宝笈大展时发生的“故宫跑”现场。故宫后及时改善
在近日单霁翔接受《北京青年报》的专访中,他再一次强调北京故宫要“给予游客以尊严”。
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不仅要让文物有“尊严”,还必须要让观众同样有“尊严”。第一是改善售票和安检环境,多数情况下观众在3-5分钟内就可以购买到门票;引入社会化安检机制,增加检票和安检通道,避免检票入口的拥堵。第二是设置与环境相配的座椅,让观众“有尊严地休息”;第三是扩建洗手间,端门广场区域增加了女性洗手间的面积,解决观众如厕难的问题。另外,还通过设置观众服务中心,提供各种咨询和服务项目;院内故宫商店进行统一规划、重新布局,部分商店进行重新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