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离开北京?总有人这样问我,就像14年前有人问我“为什么去北京”?
为什么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去移民?总有人很惊讶,就像14年前我从家乡的事业单位辞职时家人的疑问。
我想我应该给自己一个答案,也许还能启示别人。
离开三线城市去北京,是为了心中那个魔幻的梦。梦想中北京有数不尽的金钱、有看不完的景致、有谈不够的恋爱,有喜欢不完的美女。
北京
很幼稚但绝对真实,年轻的肾上腺素快速分泌,对未来的期许都是充满欲望气息的。那时候北京还没有雾霾但一直有沙尘暴;北京还没堵到6环,但3环已经水泄不通;北京还没有上千万的公寓,但房租已经60平米4000元每月。在年轻人眼里,北京是魔幻现实主义,是奇迹的温床,北漂是浪迹天涯,独孤求败的样子,到北京去,几乎是一代年轻人的梦想。
北京
彼时,人们还很少听说“移民”这个词,更多人是从港片知道好多香江土豪都移民到一个叫温哥华的地方。
温哥华在哪里,北京很少人知道。
14年过去了,北京开了奥运会,有了水立方,有了大裤衩,有了大剧院,还有了五颜六色的雾霾和上亿的四合院。
5环之内都变可以叫downtown,房价直逼世界第一的宝座,纽约总部的同事到北京看到房价都吓出一溜跟头。
这个东方的文化古城,摇身一变成了世界地产之都,而我作为税后年薪40万的外企白领也只不过蜗居在北三环的100平公寓里,市价900万人民币。14年过去了,我的title越来越高,薪水越来越高,消费也越来越高,不过最难忍受的是房价比任何东西涨的都快都高!
更重要的是,我快40岁了,但还要加班,每天晚上加班,周末也要加班,度个假背着电脑还要加班,没有老板强迫,但工作永远压过来做不完,外企高度本地化,同事都是同胞,中国企业什么样,外企现在也什么样,加班就是北京标配的企业文化,没有例外。
在这个去上海上千公里只需要8小时从公司到家只有20公里却需要3小时的城市里,恋爱是奢侈的,更多的时候应该说成找个伴。互相安慰一下暴走的灵魂。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安全的食品、快乐的教育,闲适的生活。这些都不是我选择温哥华的理由,在移民公司的那一刻,我头脑里彷佛一瞬间就想到这个曾经拒绝过周星驰的城市。
温哥华
我决定了,我要去温哥华。
跟14年前一样,我甚至都没有在梦中遭遇过的城市就成了我说走就走的目标。从北京到温哥华,过一条河而已。
移民公司娴熟的操作帮助我很快拿到了pr,我可以登陆了。
第一次踏上温哥华的土地,让我倍感惊奇,去过纽约和洛杉矶的我怎么也没办法把这里和北美联系在这一起。
这里更像一个大号的亚洲城市,亚洲元素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除了中国人还有那么多亚洲国家的移民聚在这里。
我想好吧,来之安之;
登陆的时候是夏天,后来才知道这事温哥华最美好的季节。这就是命,让我很快爱上温哥华,哪怕冬雨的可憎也没有驱散我对为温哥华的忠诚。
每天开着车让导航指引着我踏遍大温的角角落落,4个月后,我对这个城市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我对北京的了解。
朋友把这里描绘成北美生活成本最高的都市,我只觉得这里是我生活过最好的地方。吃一顿美味的日餐只需要十几块钱,去渔人码头的螃蟹大餐也不过四十加币。换算成人民币这不过是我在公司楼下商务中心的两杯咖啡价钱。
生活在温哥华才知道有一种贵是别人说你贵。
温哥华夜景
我算了算,在温哥华吃喝一个月需要1500加元,差不多和我每个月找代驾叫滴滴的成本差不多,买俩野马gt不过4万加元,比我的宝马m便宜了一半还多。买一套3300尺20年新的house差不多只要180万加元。
作为一个在北京飘过的游子,除了便宜我还能说什么。
很快我回到北京,处理自己的房子换成温哥华的房子。亲友不解,认为我是破釜沉舟,毕竟北京的房子毕竟升值更快,这么做不理智。
但是我默默告诉自己,我马上40岁了,我的下半生不再要争分夺秒,我要慢慢的看云卷云舒,我要牵老婆孩子的手在海边散步,我需要舒适闲淡的生活,我不要再做职场超人。
移民很难吗,融入很难吗?
不难!想清楚了,卖了北京的房子搬到温哥华,很快乐!
很难!什么都想要,留着北京的房子等虚无的升值,让自己苦逼的飞来飞去,还不如留在北京看人潮涌动。
想去海外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