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2019“行走的汾酒”文化大巡展海南站在三亚举行,“汾酒·竹叶青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市场营销工作推进会”也于同期召开(以下简称“汾酒大会”)。据大会会议透露,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广东等5省35城被汾酒划定为长江以南核心市场重点布局,实现“三年平均增速超50%”等目标。
据公开资料显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白酒生产销售为主,集团下属5个全资子公司,11个控股子公司,2个分公司,1个隶属单位。集团现有员工近10000人。其中,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为汾酒集团核心子公司,于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中国白酒第一股,山西第一股。
“南下”锁定5大市场
山西汾酒作为汾酒集团公司酒业主体,也备受市场关注。山西汾酒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93.82亿元,同比增长47.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7亿元,同比增长54.01%。
近几年来,山西汾酒走出了下滑趋势。2012年,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64.79亿元,然而,2013年营业收入出现下滑,为60.87亿元。之后2014年到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16亿元、41.29亿元、44.05亿元、60.3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样是如此的走势,2012年到2017年,山西汾酒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7亿元、9.6亿元、3.56亿元、5.21亿元、6.05亿元、9.44亿元。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山西汾酒的省内市场营收约为31.49亿,省外市场实现营收约为31.67亿元,其中省外营收占比50.1%,首次超过省内。而2018年上半年则分别约为28.71亿和21.28亿元,同比增幅各在10%和49%左右。另外,今年1-9月,山西汾酒省内市场实现营收44.76亿元,省外市场实现营收45.68亿元。
在全国化进程方面,山西汾酒2019年确立了“13313”的区域拓展新战略,扩大华东、湖南、湖北等为重点开发城市,扩大全国化版图。
在此次汾酒大会上,山西汾酒借此宣布正式布局长江以南市场。据悉,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广东等5省35城被汾酒划定为长江以南核心市场重点布局,实现“三年平均增速超50%”等目标。汾酒集团总经理、汾酒股份公司董事长谭忠豹也指出,汾酒此次全力拓展长江以南市场是厚积薄发的一次突破。
曾陷开发酒乱象
4月22日下午,汾酒集团就此事发布声明称,依据集团公司去年10月开始的产品瘦身工作总体安排,针对报道中的内容进行核查。对杏花村镇周边商铺存在的假冒侵权产品问题,请求汾阳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进行查处。集团公司将大力进行整治、整改,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汾酒开发商和经销商用三无散酒灌装“假汾酒”汾酒集团是否早已知情。业内人士看来,此事暴露了汾酒集团对开发酒和假酒监管和整治力度不够的弊端。
同时,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曾认为,从品牌维护角度来说,汾酒集团监管不力、难辞其咎。他表示,贴牌商出于成本与利润最大化考虑,确实存在着从汾酒买条码自行灌装的情况,这必然导致产品品质的不稳定,甚至以次充好,严重损害了汾酒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据了解,山西汾酒所生产的酒一般被称“股份酒”,集团开发酒是由汾酒集团将品牌授权出去的产品,被授权方将“杏花村”商标和汾酒集团的名字印在包装上进行销售。
贴牌产品泛滥,产品价格混乱不堪,由此导致普通消费者根本分不清“开发酒”与“股份酒”。数据显示,最多时,汾酒的各种品牌达上千个。由于汾酒集团监管不力,或直接弱化了消费者的产品体验。
结语
此前的山西汾酒开发酒乱象事件,难免会损害汾酒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虽然开发、贴牌模式早期对酒厂贡献很大,扩大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稀释品牌含金量。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南下”锁定5大核心市场,进一步印证了山西汾酒将继续推进全国化进程,并将扩展长江以南地区销售版图。
然而,目前我国酒类消费呈现多元化态势,年轻消费群体对白酒的感知度很低,导致我国白酒整体消费不振。随着白酒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山西汾酒扩展长江以南地区销售版图能否成功,仍是待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