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除了照明,还能有什么用途?如果一根小小的路灯,不仅能测空气质量,能监控违法停车、能指路,甚至还能5g上网,您相信吗?
今年年初公布的《北京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年-2022年)》中明确提出,本市将研究制定集市政照明、道路监控、交通信号、通信基站、环保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杆设计标准和管理办法,实现“多杆合一”。目前,包括东城、海淀、通州在内的多地区,都在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试点推行各具特色的“神奇路灯杆”。今后,人行步道上的各种“拦路虎”不仅有望逐渐整合“隐形”,小小的灯杆还能发挥出更大作用。
首个“多杆合一”试点减少600多根灯杆
关键词:整合 坐标:海淀中关村西区
通信杆、信号杆、路名牌杆、电线杆等,全部将收进“升级版”路灯杆,不仅美化了路面,还让行人、司机的视野更加开阔。全市首个“多杆合一”的试点区域,划定在了海淀中关村西区。
记者了解到,此次海淀选定的“多杆合一”试点改造范围,西起苏州街,东至中关村大街,北起北四环,南至海淀南路,一共涉及17条道路。而“多杆合一”改造的内容,主要是对西区现有的路灯、违章抓拍、治安探头、街道监控、路名牌及5g共6个专业的单一杆体进行杆体合并。
来自海淀区城市管理委的信息显示,中关村西区的路灯还是2003年建设的,使用年限距今已经超过了15年,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此次根据道路等级、宽度,新型灯杆设计为7米和10米两种,杆体颜色采用灰色,除路灯工程外,主杆体尝试进行了棱柱设计,在杆体2米至6米的高度预留四方向滑槽,滑槽内按合理间距预留好穿线孔,可以实现小支臂探头、路牌、路名牌、治安监控、节日活动挂旗等多方面需求,同时合杆支臂也一次预留好探头的接口需求,避免了后期无序的安装,保证了杆体安全性、城市管理的统一性、环境视觉的一致性。
记者在中关村西区看到,丹棱街、善缘街、海淀大街、冰窖口胡同、海淀北一街等多地均已有新安装好的“升级版”线杆。与普通灯杆相比,“升级版”灯杆呈棱柱形,看起来更加结实。有的灯杆还属于“光杆司令”,上面没有加装任何设备设施;有的灯杆上已经安装好了监控探头和路牌等。海淀大街上,几名施工人员正在往一根新设置的线杆内塞理顺的电线。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正在往杆上安的是可拍交通违章的监控设备。
通过此次改造,中关村西区的单一杆体可因此减少616根,整合率达58%。
人行便道上的“拦路虎”没了
关键词:省地 坐标:东城雍和宫大街
熟悉雍和宫大街的人恐怕都记得,过去,想在大街两侧的人行便道上行走,连把雨伞都别想撑开。原本就不宽的雍和宫大街路侧,路灯杆、电线杆、监控杆、交通指示牌、公交站牌、电箱、行道树等各种各样的“拦路虎”毫无规律地出现在人行便道上。在街边行走,就如同走进了八卦阵,必须左绕右拐躲避诸多障碍,想走直路根本没门儿。很多路段的宽度,别说打伞了,行人都不得不侧身才能勉强蹭过。而今,再次踏上雍和宫大街,记者发现,正在进行综合整治的大街两侧,不仅将拆违后腾出的部分空间用于人行便道拓宽,连过去杂乱占地儿的线杆都发生了变化。
雍和宫大街的整治内容之一,就是进行“多杆合一”的尝试,为寸土寸金、人流车流量大的老城区省地儿。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聂嘉告诉记者,过去,雍和宫大街上分布着路灯杆、交通探头、公安探头、信号灯、指示牌等等,各种标识标牌和设施的设置比较杂乱,也没有规则。而通过整治,将进行“多杆”的整合,设立“综合杆”,也就是将各种设施和标识标牌尽量都整合到一根综合杆上。
雍和宫西门外的人行便道上,传来阵阵“咚咚”的闷响。绕过施工隔离带,记者发现,工人们正蹲在路边,用橡胶小锤轻轻敲击地面上刚刚铺好的透水灰砖。工人们身边,一根根下端还包着保护层的“多合一”综合路灯杆亮出了真容。与过去银亮亮的旧灯杆相比,新灯杆明显更接地气,通体是朴素的灰色,看起来与周边灰砖灰瓦的平房四合院格外和谐。
除了颜色,仔细观察后记者发现,“多合一”综合路灯杆与普通的灯杆还有着诸多不同。以往常见的灯杆杆体通常是光溜溜的一根柱子,而新灯杆的杆体上则设计出从上到下贯通的滑轨。有的灯杆上安装了临街的高位路灯,灯光正好可以照射向雍和宫大街的路面;而有的灯杆上则在略低一点的位置还另外加装了一盏低位路灯,主要用于街边人行步道的照明。有了滑轨后,显然后续可以在任意位置加装设备或是加挂指示牌。再抬头往半空中看去,新灯杆的中上部,还设计了一个方形的盒子。施工人员解释说,这个“方盒子”的学名叫做“法兰盘”,上面的六个小圆孔和一个长方形大洞,是预留的走线孔。有了这个法兰盘,路灯杆上就能够再加装横臂,上面安装各种监控设备。
“这个新路灯,刚装了没几天。”家住雍和宫大街路东侧的一位平房居民告诉记者,新灯杆是随着整条雍和宫大街的整治一起立起来的。随后,居民指着新灯杆旁边的一处凹凸不平的地面说,以前旧灯杆就立在这,已经拔了。
不仅如此,人行便道上阻挡通行和妨碍美观的电箱,也将进行景观化、小型化、隐形化的改造。阻碍通行的变电箱、通信电箱等都将隐藏,天空中显眼的各种飞线则会入地。比如,原本挂在墙外的墙箱,这次在进行房屋整修的时候,可能会将电箱嵌入墙体内。面积较大的强电箱,则计划选择一处腾退后的空房,统一进行摆放。
经过腾地儿后,雍和宫大街两侧部分区域的人行便道宽度将拓至10米以上。依据不同的宽度,人行便道还将重新划分为设施带、通行带和过渡带。比如,中间的空间专门供行人通行,一侧的设施带则用来设置路灯灯杆、监控等设备。
一根灯杆还能监测大气5g上网
关键词:智能 坐标:副中心
虽然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经提出了多年,但受到信息孤岛等因素的制约,大量信息不能进行整合融合。市民走在路上遇到过这样的事,不远的距离就有各种设施“拦路”,一会路边出现一个变电箱,一会出现一根路灯杆、一会又来一个监控杆。记者从通州区了解到,通州也在试点推行“多杆合一”的智能路灯杆,将大气监测、违停监控、5g上网、指路服务等多种功能全部集成在一根小小的路灯杆上。
路灯杆将如何进行改造?记者了解到,首先需要将路灯杆的杆壁加厚,从过去的3毫米厚度,增加至最多可达1厘米的厚度。灯杆加固后,内部则设置不同的管道,强电、弱电、通信信号等在灯杆中都要置于不同的管道中。每一盏路灯都将化身“智能路灯”,可以远程控制、单灯控制。
虽然从外观上看,似乎每根灯杆看起来都长得差不多,但是却具备不同的功能。比如,有的灯杆可能会具备智能报警功能;有的灯杆则安装上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尾气监测装置、5g接入器、违法停车和社会治安监控探头;有的灯杆则可以悬挂电子显示屏,指示周边的路况或是停车位信息等,甚至今后连餐饮服务信息都有可能被纳入到电子屏的显示内容中。
不需要在每根灯杆上都安装所有的设备,只不过是要提前预留好位置,让各种设备想装的时候就有地方装。比如,4g通信可以覆盖200米的范围,而两根路灯杆之间的间距只有25米到30米之间,因此每隔7根杆,设一个4g信号发射器就可以了。再比如说,灯杆上悬挂的电子显示屏,在位于路口的灯杆上挂就行了,没必要每根灯杆都挂。
在今年新建的道路,已经开始推行“多杆合一”智能路灯的试点。除了推行“多杆合一”之外,未来,还将逐渐将拦路的变电箱等箱体移出人行步道,隐藏在园林绿化景观中。为了美观,未来通州区的市政道路所有人行步道上的井盖,都将设置成双层井盖,上层井盖其实是“假的”,和路面的铺装颜色完全一样,“假井盖”下面才是真的功能井盖。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张楠 编辑 杨滨
流程编辑 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