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汽车行业的转折之年。
中国的汽车市场在2018年遭遇了近30年来的首次同比下滑,产销总量分别为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
但受益于购车补贴和号牌优势等因素,新能源汽车的表现却逆势上扬:2018年产销量分别达到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均增长60%左右。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中的占比均为78%左右。
电动汽车强劲的发展势头,向配套的充电桩传发出增量讯号。从市场需求看,2018年下半年至今新能源汽车逆势高增长,2020年产销量预计超200万辆,新能源汽车强劲增长为充电桩行业增长提供内生动力。
充电桩行业正处于爆发前夜
作为电动汽车产业链上最重要的环节和基础保障,充电桩建设严重滞后。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8年,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处于逐年增长趋势,从2012年的1.8万台,经过2016、2017两年的爆发式增长,2018年全国充电桩数量达到29.9万台,同比增长39.72%。
截止2019年4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39.1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22.3万台、直流充电桩16.8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0.05万台。近一年多来,增长速率保持较快速度。
近两年来,虽然充电桩数量在快速增加,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规模仍然大幅高于充电桩数量的增长规模,以及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的相对滞后导致车桩之间的缺口仍在不断扩大。2019年1月,公安部通报称,2018年全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11万辆,当前的车桩比还远未达到消费者使用要求和国家能源局出台的草案标准。
最新的政策正在向充电基础设施倾斜。2019年3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各地加速快充桩布局
对于潜在的购车者而言,在入手电动汽车前,既要考虑所在区域的充电站布局,同时也要考虑充电时长。长远来看,更快的充电速度必然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目前,多地都发布了充电桩和充电网建设的计划,快充设施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各地对充电桩的政策扶持进一步出台,充电桩行业将在政策利好下,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目前,国际上的电动汽车充电热点有两个方向,一是无线充电,一是大功率充电,大功率快充的时代将很快到来。大功率充电技术可实现“充电10-15分钟、续航300公里”,充电便利性有望比肩燃油车加油。
特斯拉已落地峰值充电功率147kw的充电站,包括国网、星星充电和特来电等在内的充电桩企业以及造车新势力等企业,也在发力大功率充电技术。
即便是大功率充电桩时代来临,未来的充电网络也一定是多种功率混合布局,以满足不同车型和场景的需求。大功率充电和现有的充电设施将是一个长期并行的关系,并非替代关系。
充电桩发展趋势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推广和产业化以及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动汽车对充电桩的技术要求体现了一致的趋势,除了大功率充电(充电快速化)外,还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充电通用化:即充电系统需要具有充电广泛性,具备多种类型蓄电池的充电控制算法,可与各类电动汽车上的不同蓄电池系统实现充电特性匹配,能够针对不同的电池进行充电;
充电智能化:优化电池智能化充电方法的目标是要实现无损电池的充电,监控电池的放电状态,避免过放电现象,从而达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节能的目的;
电能转换高效化:电动汽车的能耗指标与其运行能源费紧密相关。降低电动汽车的运行能耗,提高其经济性,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充电集成化:随着子系统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要求,以及电池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的提高,充电系统将和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集成传输晶体管、电流检测和反向放电保护等功能,无需外部组件即可实现体积更小、集成化更高的充电解决方案,从而为电动汽车其余部件节约出布置空间,大大降低系统成本,并可优化充电效果,延长电池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