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剪子,戗菜刀……小时候,谁没听过这样的叫卖声呢?
咚!
楼下响起嘣爆米花的声音,
你是不是早已迫不及待?
补胶盆胶桶……
你有没有拿着自家的盆去楼下补过呢?
这些久别而又熟悉的叫卖声
总能勾起我们的回忆
如今的北京
有哪些老手艺逐渐离我们远去了呢?
磨剪子唻……锵菜刀嗷!!!
小时候谁没听过?
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
在传统相声《学叫卖》中
就学过磨刀师傅的吆喝
磨剪子来!戗!菜!刀!
已经成为大多数北京人最经典的回忆
可能很多90后都不知道锔碗儿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咱过去的铁锅搪瓷罐儿
用久了会漏底
需要找锔碗匠修补一下
锔的这个碗儿实际上就是锅
过去锔碗匠的装备就是担一根挑子
一头挂风箱
一头挂上炉子板凳锤子之类的
只要他们一吆喝
半条胡同的居民举着破盆烂罐儿就拥过来了
现在也没多少人家用铁锅了
都是不锈钢的...
哈哈,电磁炉7件套
有木有
补胶盆胶桶的一般是提着一个扁箩
游走各大街小巷
喊起:补胶盆胶桶……
谁还记得以前补过?
现在买一把雨伞才多少钱?
谁还会拿去修啊
小时候家里的伞大多是直骨的大黑伞
伞头是尖尖的银白色的
即便有折叠伞,很多也是黑色的
不像现在五颜六色
现在修伞的恐怕很难见到了
以前,钢笔是个好东西
但难免出毛病
坏了又不舍得买新的
就去修钢笔的那里修一修
记忆里,修钢笔经常是当时修好了
用不了几天,又坏了
尤其是笔尖坏了,或者是漏水
划破本子,弄一手墨水,都是常事
现在哪里还有修钢笔的
假如你心血来潮
骑上吃灰许久的二八大梁出去转转
刚蹬出没两步车胎就被扎了
这时候你会发现方圆几公里
根本找不到修车摊
如今,虽然修车摊越来越少了
但偷自行车的人依旧越来越多
小时候没啥零食
炒包谷花的老大爷一来
简直让人疯狂啊
一大帮人围着说笑,小孩们就在嬉闹
大爷忽然说一句:让开!
我们赶快像图中小孩一样
捂紧耳朵
咚的一声,可以开吃了!
如今
我们坐在电影院享受着美式爆米花时
脑海中是否有闪过那些黑漆漆的面容呢?
小时候放学后,买个搅搅糖吃
感觉那时候卖搅搅糖的都是老爷爷
用一个瓷盆装搅搅糖
拿一根棒棒抹上一些
几角钱一个,高兴的吃着回家
在没有橡胶枕和羽绒被的日子里
棉花成了北京老百姓的最佳御寒神物
然而棉花用久了会板结起不到保暖作用
这时候你需要找弹棉花的师傅帮你解决
文哏大师苏文茂先生
曾据此创造过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
而弹棉花时发出的独特声响
至今仍萦绕在很多北京人的耳畔
旧时北京,在公园里、马路边、庙会上
总有一些手持小剪刀的剪影艺人
不时地低声招呼着路过的行人:
剪个影吧,留个纪念。
钱虽不多,但挺好玩
让你侧过脸去,边看边剪
一分钟就能剪好你的侧影像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剪影艺术
自从有了美发店可以随意弄出各种奇葩发型
很少有人会选择路边那些理发摊
整理自己那一头标准的普通发
过去咱北京老爷们儿最喜欢剃头、刮脸了
那时候都兴板儿寸
讲究刀快水热,一秃噜一个
要是哪位师傅手艺好
周围谁再摆摊理发老百姓也不认
那些熟悉的叫喊声渐渐消弱
许多我们熟知的老手艺
正在悄悄远去,成为绝响……
但是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因为他们用万能的双手
创造了更多值得留给后人回忆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