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北京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北京体制内年轻人生存现状丨郭思遥

2024/2/9 9:25:51发布13次查看
一个程序员朋友曾对我说,加班加到心脏疼时,就想找个体制内的稳定工作,过上朝九晚五喝茶看报的生活。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火爆,也证明这种生活的吸引力:今年计划招录2.85万人,却有113.4万人参加笔试,2.5%的低录取率也没有打消大家的热情。
既然这么多人向往体制内,京城老炮郭思遥就跟老爷们聊聊,北京体制内年轻人的生活到底什么样。
我曾对我的故乡北京有这么一句评价:这里或许是全中国最公平的地方。无论你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很多事情在北京一是一二是二,机遇和压力都是平等的,到处都有竞争,到处都有机会,所以到处都有梦想和期待。
但这只是整体看上去,在北京老一辈人思想中,比起让孩子抓住机会在竞争中搏一把,他们更愿意孩子捧着一个薪水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铁饭碗」,哪怕为此花费巨资。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东北为什么会有今天?就是因为太依赖编制,不管你在五百强企业做高管还是自己做生意,都不如一个月薪2500但是有编制的工作。
所以,家长会花一笔昂贵费用,给孩子安排到体制内。没有人会看上这一个月2、3000千的工资,看上的是它稳定。北京又何尝不是如此?
头几年在北京,一个普通地铁司机的职位最高被炒到20万左右。要知道,一个地铁司机头几年的工资满打满算也就每月4000块钱,不吃不喝4年多才能把成本赚回来。
一个普通站务员,最高也曾被炒到10万块钱左右,而工资可能也就3000多一点儿,在北京这种房价8万一平的地方,3000块钱也就是每月够自己吃喝,多买件衣服都得掂量掂量。
但在长辈看来,这就是一个稳定的工作。当父母削尖脑袋,砸锅卖铁付了这笔钱后,脸上才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走哪儿都得炫耀自己孩子有个稳定铁饭碗,哪怕孩子并不喜欢这份工作。
我认识一个姐姐,是北京电视台一个还算有名儿的出镜记者。她是那种保持自我的人,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攀关系的事儿从来不干。在体制内工作很多年后,她实在看不惯某些作风,决定辞职。
可当她跟家人商量时,她家老爷子毅然决然地说:「你想干什么都行,但是电视台的工作不能辞!」
这个姐姐给她父亲算了一笔账,自己现在风里来雨里去,成天成宿加班赶片子,恨不得春节都不能回家,就这样儿一个月工资到手1万块,10年120万,到退休年纪不吃不喝不花钱,满打满算也就200多万。
可她现在自己做直播,一年就能赚200万,为什么还要坚持做不喜欢且挣得少的工作呢?老爷子还是不同意,在他眼里,挣得再多,也不如有个稳定的「铁饭碗」。
除了稳定,长辈们还看中体制内工作背后的便利。
我的好友大伟在北京一个著名医院负责挂号。他进去工作倒是没花钱,可他身边儿很多年轻同事,都是家里花重金安排进去的。
但包括大伟在内这群年轻人,根本不是正式编制,只是劳务派遣,最初一个月工资只有1500块钱,干够2年工资才能涨点。好歹大伟还是北京孩子,那些外地来北京的,一个月1500怎么活?
可很多家长不在乎,他们在意的是亲戚朋友看病可以找你,亲戚朋友的亲戚朋友看病也可以找你,只要你一个人在医院工作,就能给无数走后门的开无数绿灯。
但给别人开绿灯也需要你打通医院里层层关系,在这种由关系形成的怪圈中,很多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圆滑,越来越向自己当初最不喜欢的样子靠拢。久而久之,这种生活体系,不就越来越像东北的现状吗?
其实这种「方便办事」的思想背后还有一种优越感:我家孩子谁的事都能办。
东北家长最喜欢给领导开车的男孩,因为离领导最近,好办事。而北京家长喜欢在银行工作的男孩儿,和在学校工作的女孩儿,一个跟钱有关,一个跟孩子上学有关,都是大家在北京最关心的事。
在很多长辈的想法里,哪怕家里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想要办那种复杂的银行业务,自家儿子能瞬间办好,那这孩子就没白生。哪怕邻居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排不上号,自家姑娘能给安排了,那全家都能光宗耀祖,倍儿有面子。
像我这种做新媒体行业的,在长辈们看来,就是天天跟家待着没工作没用处的。他们不知道这个行业是干什么的,更不觉得我能帮他们走什么后门。所以,逢年过节,我都得在饭桌上面对那些工资只有我1/10的体制内「榜样」们。
其实,家长的老思想多少可以理解,但让我不能理解的是,身边儿的同龄人,甚至比我还年轻的人,也有同样想法。
前一阵子,帮着北京一个公益相亲组织发了个推广,第一次了解目前北京相亲环境现状。很多年轻人相亲时最看重体制和稳定:一个月稳稳当当朝九晚五挣5000,一年到头不吃不喝攒6万,也比一个月挣6万的人强。
当然,我不是鄙视一个月赚5000块钱的朋友,毕竟工作分工不同。我是想替那些一个月挣6万的人呐喊一句:凭什么人家辛辛苦苦多挣点,还要被嫌弃?!
而且这种嫌弃还能延展到个人品质,哪怕一个月挣6万,但工作不稳定就说明收入不稳定不靠谱,证明个人作风也不稳定不靠谱。这样的人,就不能被列为相亲结婚的对象。
这种老一辈人的思想,居然在年轻人脑海里扎下根来。
比起这种根深蒂固的老思想,其实我更担心体制内年轻人的工作状态和真实想法。
我女友之前在地税局上班,一个月工资3100,五险一金全部上齐,虽然不是正式编制,只是北京常见的劳务派遣合同制,但这就是能让所有家长都满意的一种工作。
可是这工作,纯粹就是养老。由于岗位不同,有时候可能一天连一个人都接待不了,溜溜儿的就在那儿玩儿一天手机,到点儿吃顿一块钱的自助餐,晚上下班要是没人还可以提前走。
这种工作对于人生毫无意义,可很多年轻人拼了命想得到一份儿这样的工作,哪怕住在门头沟、燕郊这么远的地方,每天上班恨不得坐3小时的车,也要来这里养老。
岁数大点儿的,看中的是地税局这层名片,可以积攒点儿资源。而更多年轻人,就是拿着3000块钱工资,浪费未来的生命。
我女友倒是住得近,每天骑电动车只用五分钟就能到单位,但我还是劝她辞职,因为这样的生活,我觉得不该属于年轻人。
还有我的好朋友二哥,他的变化和想法最让我吃惊。
十多年前,按我们的话来说,二哥在工体那片儿「算个混的」,是人人羡慕的对象。甭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都觉得跟着他混以后会有个美好的前途。
当我再见到二哥时,却有点儿不知所措。
曾经心怀雄心壮志,打算开连锁酒吧垄断整个东城区的二哥,现如今经家里安排,去某机关单位给领导开车,一个月拿一成不变的2500块工资。酒桌上,二哥一直吹嘘机关单位的福利待遇,以及每天可以如何迟到早退。
后来我听说二哥给领导伺候美了,从2500块工资的司机,换到一个月拿近4000块,可以独享一间办公室喝喝茶看看报的岗位。他觉得自己人生,已经到达最顶峰。
可我却觉得,已经不太认识他了,他全然不是当年我熟悉的那个二哥。
我本以为,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当年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但现实却相反,我身边很多朋友在「体制」里「稳定」太久,早已忘记梦想的模样。当你问他过得怎么样?他一定会说:「满意,挺好的啊。」待他酒醉之时,才会掏着心窝子说:「哎,不然又能怎么样呢。」
他们身体很年轻,思想却老了:放弃追逐梦想,学会妥协,懒得思考未来,全凭别人安排。他们忘记日新月异的北京城里,每天有多少闪光的机遇和残酷的竞争。
最后借用一段「无问西东」的台词与大家共勉: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恼,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希望我们都能从麻木的踏实中,重新找回真实。
陈凯歌|程序员改造|青岛姑娘|百子湾
五道口|高铁|姨妈护理|清华校花|ufc
傻老外|发型|假鞋|新垣结衣|旗袍
欢迎关注「杜绍斐」id:shaofeidu
北京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