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以下简称《目录》)。除了东城区西城区禁止新建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的住宅类项目;禁止新建酒店、写字楼等大型公建项目;全市范围内禁止新设立房地产租赁经营中的集中办公区等,新版《目录》还区分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链条环节,对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业等行业提出了禁限管理措施。
具体来看,北京全市禁止新建和扩建除科研、籽种繁育外的农业经营项目;禁止新建和扩建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印刷电路板等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制造业项目,也禁止商品交易市场设施等批发零售业项目。
北京制定《目录》,与2014年确立的“四个中心”城市、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有关。在当时背景下,北京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进一步明晰不宜发展的产业,并于当年制定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
在2014年版的目录中,涉及全市行业的有147项,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432项的32%。2015年,各部门对《目录》进行了首次修订,修订版的《目录》将全市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提高到55%,比2014年增加23%。在越来越严格的禁限《目录》背景下,可以肯定本次《目录》出台后受到禁限的行业将更多。
不过,就在禁限传统产业的同时,《目录》对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和环节予以细分支持。例如,在制造业中,除东城区、西城区外,全市范围内对研发、中试、设计、技术服务等非生产制造环节予以细分支持;对新能源车整车、新能源专用关键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制造等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不予禁限。与此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申办建筑业相关资质时予以支持。
按照《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现代产业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北京将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左右,并且将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集群。
北京市发改委数据显示,自《目录》推行以来到2018年8月底,北京全市不予新设立或办理变更登记业务累计2.03万件,与之相伴的是,在全市新设市场主体中,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大幅度下降,科技、文化、信息等高端服务业则占到了总量的近一半。此外,2018年上半年,北京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快于全市gdp增速。其中,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等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18.3%、7.8%,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约60%,带动作用明显。
(来源: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