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每筑建文深圳总院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刘瑞平带来三个案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宁波市杭州湾医院,为咱们老百姓展示了未来绿色医院的样板。房屋设计
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hdi),隶属于中国十大建筑设计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由中国工程院原始孟建民创立及领衔,是一支贯彻全过程设计的医疗建筑设计团队。hdi现已发展成为一直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置齐全,理论实践并行的全过程设计团队。本期每筑建文深圳总院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刘瑞平带来三个案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宁波市杭州湾医院,为咱们老百姓展示了未来绿色医院、智慧型医院的样板。
深圳总院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刘瑞平
每筑建文: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们这三个不同类型的医院?
刘瑞平:我们按照医疗模式,医学理念,设计理念将建国后的医院进行分类,现在有四代医院类型。第一代医院是分割型,每栋楼之间没有紧密联系。第二代是集中式布局,功能布局紧密联合在一起,高效医院。第三代是生态型医院,结合环境特点,采用生态布局。比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结合滨海特色。比如医疗街采用半室外空间,上面用张拉膜覆盖。通过中庭拔风让热空气自然流走,也就是说医疗街不需要空调。第二个层面整个地下室设计了八个下层庭院,所以在地下室根本感受不到封闭的感受。同时把公共交通引入下层道路,进行无缝隙结合。整个医院的所有病房全都是朝南向海,所有病房都是海景病房。第四代医院就是杭州湾医院,是智慧医院的尝试,传统医院在许多事情上都是需要排队解决的,但是在只会医院中加入互联技术,挂号收费都可以在互联上办理,在传统医院中那些需要花时间排队的环节全部被取消掉。
每筑建文:那你是怎么选择进入医疗建筑领域的呢?
刘瑞平:第一方是我们的孟建民院士工作室在医疗建筑设计有很深的积淀,这其实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其次我的妻子是一名医生,我了解到医院的现状,通过这种交流可以通过我的设计工作为医护人员带来方便。
每筑建文:中国有很多大型综合医院,但是有人说不能将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应该分散建设。你怎么看呢?
刘瑞平:这其实是个宏观问题,从战略层面讲国务院发布了指导文件,不推荐建设大型综合医院。对公立医院的单体规模提出了一个限制要求,对于设计来讲实际上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个要提出城市规划对医疗比较忽视,所以相关用地比较不足,导致现有的医院只能以为扩大规模。目前国内医院,在做设计的时候往往得不到一个规模的论证,没有通过一个可行性研究,缺乏前期调查,希望以后可以有所改善。医院设计要有一个科学的决策。
每筑建文: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医院的设计有更高的关注,那医疗建筑设计和普通民用建筑设计有什么区别呢?
刘瑞平:三个方面讲,第一个方面每个人都有医疗建筑的需求,当我们使用医疗建筑时往往是处于一种身体不健康的情况下,这实际上就要求医疗建筑师有一种人文关怀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的建筑要为病人着想。第二方面医疗建筑设计关系到中国学科,如医疗、建筑、医疗器械实际上需要跨界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所以医疗建筑设计的复杂程度相比其他建筑更要难,需要了解医生的需求才能完成一个大家都满意的作品。第三方面医疗建筑是一个具有功能导向的建筑,抛弃以往文化建筑设计观念。医疗建筑是要强调功能性的,要让病人减少移动距离,后勤具有高效保证,所以医疗建筑要有功能美学的观念。而且医疗建筑要有一种去医院的感觉,在医院环境营造上避免冷冰冰的感觉,以中医学观点就是自然能治病,一个好的环境对病人恢复的更好。
每筑建文:这次展位上有代表作品,比如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听说你们用到了这个激变论的方法,那这个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刘瑞平:激变论的核心观点就是在做医疗建筑设计时,应该以长远的角度来观看。要考虑到在今后扩建时功能性的改变。港大医院采用了医疗街的设计将所有功能模块串联起来,这样功能变化就非常灵活,医疗街一端是门诊大厅,另一端是开放式布局,这样在整个医院预留的位置可以把远期的功能和现在的功能衔接起来。
每筑建文:港大医院有一个医疗街的设计,想问问这个医院有没有具体分区的考虑?
刘瑞平:港大医院是现在比较普遍的设计布局,我们采用的策略就是主街连接门诊,其他的医疗街协助后勤和住院部门。在主街上我们加入了很多商业分区,这样能提升整个医疗街空间环境的品质,这样的话也能达到去医院化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