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教育问题早已成为各家庭的头等大事,择校问题则成了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那么幼升小择校,则是整个孩子成长生涯中最关键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旦小学选择了某个区,学籍就落在哪个区,未来的初高中都将很大可能都会是在这个区。幼升小无疑成为了可以最大程度上为孩子争取到更好的教育资源的最关键时期。了解国家开放大学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客户,体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令家长焦虑的是,因城的特殊性,各区的入学条件十分不同,教育资源也并不均衡,所以在择校问题上,存在着诸多烦恼与疑问。就幼升小相关问题,采访到了升学政策指导专家吕付国,对于本地人和非本地人的孩子小学升学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幼升小择校的问题主要受社会资源供需矛盾之间的影响,首先是学位的问题。有很大部分外来人口是不可控的,如果国家学位准备过多,则会造成浪费,导致很多质量稍差的学校无法正常运营;如果学位准备过少,则导致有一部分孩子失学。教育本身是一件非常慢的事情,但是家长的需求很迫切,人口流动性大,因此导致择校矛盾突出。
第二是教育资源的问题,即大家都想在好的学区拥有好的教育,例如东西城区、海淀区等。但是好的学区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且人口流动性大,无法控制,所以国家为了把升学的无序变为有序,就在控制学位总量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标准。
第三是政府责任的问题。一个孩子在哪里读书则该地政府对其承担义务教育责任,所以本地政府自然优先解决本区内孩子的入学问题,只有本区内问题解决完,有剩余学位,才会去解决流动人口的入学问题。
由于以上原因,不同情况的孩子入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难度,对于本地人来说最主要的两个点就是房产和户口。像东西城区和海淀区这样火热的城区,加之东西城区承载量又很小,所以他们在孩子入学问题上,相对较严。例如想在东西城区入学,则房产和户口都得具备,想在海淀区入学则房产和户口必须有一个。
进而引申出了学区房的问题,大家都去买优质教育资源附近房子,越炒越热。在此情况下,国家陆续提出了学区房“租住同权”(本区内租户也可享用该房屋的教育属性)、“六年一学位”(一处房产六年内只可有一个孩子上学)、划片入学等政策。
对于非本地,在工作但没有户口的人来说,不同情况下,孩子上学所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
首先最稳定的一类外地人即拥有政府颁发的工作居住证,拥有等同经济对待的权利。与本地人同样,不同城区的经济接待标准不一样,则入学时所应对的标准和准备的材料也不同。
第二类是目前没有工作居住证,拥有的是居住证(以前称做暂住证)。这类人对于在的工作时间以及社保缴纳分别有所限制,例如东城区的社保标准,要在该区内社保交满12个月,且夫妻双方社保都在,且至少一个人在东城区才可以。除此之外,还要满足学区房产问题,即在该区拥有有效学位的房产。
当然,入学和择校是两件事,上述要求所能满足的仅是入学问题,优先解决了入学问题后,即面临择校问题。在我国,义务教育讲究平等对待孩子,所以幼升小是不允许考试的。但是学校为了掌握孩子的基本情况,在孩子报道时,学校可以对孩子进行简单的了解对孩子有一些初步的印象,以便于开学后的教学。
但是,六周岁左右孩子的发育是参差不齐的,优秀的孩子会逐步被树立为班级的榜样,会成为老师经常夸奖的孩子,因此这一类孩子会越发的奋勇向前,表现优异。而表现差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老师或集体的忽视而自暴自弃。因此虽然说国家要求义务教育平等对待,但是孩子在入学前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性格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的知识结构会很快的搭建。在此之前,超前学习的意义反而不大,如果孩子提前学习了校内的知识,则会导致其上课无法专心听课,或是提前学习内容太难,过早失去了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