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原创
统筹 / 万珮
编辑 / 赵力
近日,一篇题为《我在三里屯卖了22年的花,什么没见过?》的文章火了,文中的卖花阿姨李会兰亲历了三里屯的变迁。2000年前后,她遇到过在三里屯开新闻发布会的丁磊,如今网易已成为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也遇到过刚大学毕业在北京创业失败的青年,从家里借了20万,把钱全投进去,一分没回来,说喝完酒要跳楼去。
可以说,北京是一个充满创业机会和创新基因的城市。根据《2017中国创新创业报告》,作为中国双创的策源地,北京“霸主”地位依然难撼。以具体的二级指标来看,2016年北京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为1450家,几乎为第二名上海(878家)与第三名深圳(686家)之和。
北京的创业氛围好、人才多、政策扶持力度大等优势是多位创业者共同认同的,有人在外企工作多年,北京的创业氛围推动他开始了创业旅程,因为身边总有人在创业;有人在别的地方开始创业之路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北上;有人因为想见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景来了北京。
今天,我们采访了五位创业者,聊了聊他们在北京的创业故事。
王冉 | 跃盟科技创始人兼ceo:北京给我最大的感觉是,身边总有人在创业
我还在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时候,身边很多创业者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推着我往那个方向走。有一个朋友,创业两年后再跟他交流发现完全变了个人,他的眼界和对事情的认知跟我完全不在一个维度,身边这样的环境让我不到30岁中年危机就提前到来了。
我在一家外企待到第六年的时候,对当时的工作已经非常熟悉了,春节之后两个月就能把一年的工作做好。之后我去读了mba,当时的老师有五次创业经历,他的状态和精神非常感染我,包括班里的创业同学,所有这些人让我觉得平平淡淡过一生太没劲了,我会反思自己为社会创造了什么 。最终,我走上了创业之路。
选择在北京创业最大的原因是人才,技术行业在其他城市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而北京则聚集了相对大量的人才。不过让我痛苦的是公司的选址,很多工程师都住在北边,这让我对西二旗又爱又恨——刚开始的几年,那边交通和环境都很差。
在北京创业,前沿技术聚集、技术的应用和落地更快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到的,另外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北京会给人一种更加公平的感觉,这意味着努力了就能看到回报。
作为创业者,我感觉到北京这几年的行政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第一次创业办工商注册时,我足足跑了四五次,三年后第二次创业就一两次解决了所有问题。
另外,北京创投圈内新思潮普及的速度也很惊人。2015年底我找一些投资人聊天,他们还一脸茫然,想象不到只做技术和算法的公司应用场景在哪里,能做到多大,但仅仅过了一个春节,ai就火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算法可以改变世界,有很多投资人主动来找你聊天,他们似乎一夜之间就了解了ai,能说出很多术语,这让我印象深刻。(记者 唐亚华)
王昭赢 | 青领资本创始合伙人:我因为一首诗决定来北京创业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14年7月,我因为这首诗辞去了在东北非常安逸的大学辅导员工作,和几个兄弟前往北京创业。当时,我们在北京一个人都不认识,但是我们想到这是全国创业氛围最浓的地方,在这里能和更优秀的人一起相处,能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能见识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的风景。
当时,恰逢水木清华校友基金第一次筛选项目,中关村创业大街也刚刚建立,我们有幸都亲历了这段“历史”。
更重要的是,在公司商业模式的梳理和形成的过程中,北京的很多人和事给了我至关重要的影响。印象比较深的是在2014年,创业者和投资人谈论的都是估值多少,数据量如何,而现在大家关注的是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靠什么盈利。正如我的创业导师清华控股徐井宏老师所言:能否创造社会价值是衡量优秀项目的重要标准,我也体会到创业、项目要回归商业本质。
总结下来,更多优秀的人才、更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海量信息是北京和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这些也激励着这里的创业者们不断向前。(记者 张姝欣)
孙思明 | 客知音创始人:人工智能企业更适合在北京创业
2008年到2010年,我到哥大读了硕士,毕业后又在华尔街工作了两年,之后在美国又参与了一家大数据广告公司的创业。直到2016年4月,我回到北京创立了客知音。
说起回来的初衷,我觉得是在美国没法发挥自己的全部价值。在国外,你可能会有“钱多活少”的工作,但看着祖国日益强大,我觉得可能每个创业者都会有一种感觉,英文叫ego,不全是自负的意思。(编者注:ego有自我,自尊,自我意识等含义)
一方面,我心里有一团火,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大,也希望能承担更大的责任;另一方面,在美国上升的空间也比较窄。我会很纠结,为什么要带着这22年来的所思所想,融入另外一种文化?没错,我可以去融入,但是没办法说服自己。
对我来说,回北京创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我妻子是北京人,也有很多朋友在这里,另外,我们公司主要做与智能语音相关的产品,而人工智能这个行业顶尖的资源都在北京。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人才优势,这一部分体现在高校的数量上。现阶段,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很少,需要我们从高校招收应届毕业生自己培养,这也是很多人工智能企业普遍的思路。
北京的人才成本确实很高,我们又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公司,如果做重运营类、重售后的生意,比如电商,可能会考虑把分公司开在其他地方。但目前的核心目标,还是希望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记者 闫丽娇)
某独立服装设计品牌创始人 :文创和设计行业创业,北京是首选
我八年前从一个小城市来北京读大学,当时学的是商科,没考虑过以后会从事设计工作,更没想过自己会创业。大学期间,我参加了一个服装设计大赛,当时参加的是业余组,结果竟然出乎意料获得了业余组的冠军。后来,学校老师推荐我去参加市里的各种服装设计大赛,陆续拿了一些奖项。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设计天赋。
大学毕业后,我和几个小伙伴创办了一个服装设计工作室,接一些时尚款式的服装定制,因为我们的设计比较新潮,慢慢开始接到一些娱乐明星的订单,后来和很多明星建立了长时间的合作关系,在业内也有了一些名气。
北京有全国最丰富的设计师资源,对于我们所在的文化创意行业,在二三线城市的资源和机会十分有限。如果我没有来北京并接触到这个行业,可能很难去创办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北京整个大的环境对我的影响很大,不论你是什么背景,都能够有机会去尝试、探索和试错。现在我们的设计品牌已经开始走向其他城市,作为从北京走出去的品牌,在其他城市的优势挺大,市场认可度也还不错。
虽然北京的创业成本很高,但对于文创和设计行业,北京毫无疑问是第一选择。(记者 黎明)
某医疗公司创始人:北京就像一个过滤器,留下来的人大都有梦想
我创业最开始是在天津,因为我本科在天津就读,创业团队也是身边的师兄师姐,但相比之下,发现北京的创业氛围更好,就搬来了中关村。
北京和其他城市的不同就是,这里是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记得以前和一个创业者聊天,他们最开始在广州创业,但是一直很不好融资,所以又在北京设立了分部,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具体而言,最明显的一个优势是优秀的人才多,海淀有很多不错的高校,这让也方便我们能找到想要找的人。
在创业过程中,有件事情让我觉得北京是一个真正有梦想的城市。我一直很反对员工熬夜工作,过了十二点如果还有员工在加班的话,我会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比如扣钱,但依然有员工自愿加班,即使扣钱也无所谓。
有一次,我问一个“屡教不改”员工为什么,他说因为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成长。我想这也是北京的魅力吧,它本身就是一个过滤器,筛掉了很多不合适的人,留下来的人,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梦想和野心。(记者 万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