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在互联网+的当下,在绿色环保的北京,在迅猛发展的中国,对建筑工程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特别在建筑防水这个敏感地带,质量标准越来越严,科技含量越来越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也正是在这个有如竞技场的大环境中,不少优秀人才不断产生,一个个被推到前台。
北京中联天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总裁左荣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过去是个中学教师,后来通过不断努力拼搏,成为一名有成就的外交翻译家。但不断发展的建筑防水行业在影响着他,吸引着他,使他放弃高雅的工作环境,投身到这个建筑洪流的漩涡之中,最终变成一名防水行业的专家和知名人物。他不仅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一流,而且人品又好,德才兼备。他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给哪家企业主持工作,董事长都会感到轻松,公司也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乡下的穷孩子,当上中学教师
1971年10月,左荣华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一个偏僻的农村,家庭兄妹三个,他是老二。上学时家境贫穷,总交不起学费。但他学习非常用功,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遗憾的是,最终因缺几分而落榜了。后来老师帮他分析原因,当时国家教育实行“三南改革”(湖南、海南‘云南),这三个省的命题都特别难,这都影响了他的高考成绩。
但落榜之后,他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怨这怨那,而是选择了上自费大学。因为那时候在乡下,穷人要想有所发展,除了当兵,就是读书。当时在选择专业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外语,他认为外语是一门与发达国家交流的重要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于是在长沙黄埔外国语学院里,又多了一名优等生,活跃分子。当时在学校里,有八成的同学只会用笔写英语,却不会嘴巴去说英语,学的是哑巴英语。而他不仅会写,也非常会说。于是,他不仅担任班长,还担任了学生会主席;他不仅参加英语沙龙活动,还常常上台演讲。于是,学校毕业时,他被有关部门分配到老家一所中学里,担任一名中学英语老师。
一名农村里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当中学老师,端上了铁饭碗,这应当是一件十分如意的事情。但左荣华却没有因此而满足,一年之后,他就辞退了学校教书的工作,选择了到首都北京发展。因为他总认为,教书虽然社会需要,但根据他的本人条件,除了教书,他应当还可以干更多、更大、更对社会有意义的事,而且不仅仅是为了当官做老爷,发财当老板。
北京的翻译官,企业的新宠儿
左荣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是95年4月4日到北京的,凭着他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第二天就找到了工作,第三天就上班了。他来北京的第一分工作是国家旅游局,他被分配到海外旅游公司亚欧部。他开始负责亚欧市场的接待,后又去当导游。
98年6月,他又到了国家文物局,到了故宫博物院经营管理处,担任翻译。在这里,他边当翻译边开始接触经营方面的理念和知识。但干着干着,他不知不觉又蹦出一个新的想法:“我的价值,也许不是长期做翻译,而是要做市场经济,城市建设,做经营管理,而且不仅仅只是做文物古迹这方面。”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能够接触到北京东方雨虹建筑防水集团公司的老总李卫国,而且这位老总是他老乡,一见面就觉得他是个人才,就让他来公司负责销售。当时亲友们不解:“堂堂正正的文物局翻译官不当,为何要水往低处流,去防水公司跑业务?”当时他解释说:“跑业务又什么不好?可以学习很多实践知识,许多大公司老总都是靠跑业务跑出来的。”当时他认定,建筑行业必将会高速发展,防水行业也必须紧随其后,前景一定很好。
果不其然,2004至2009年,他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还在联系和参与国家粮库、中央党校、北京党校、奥运场馆及三峡大坝等国家工程的建设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2009年,他的才能被北京立高建筑防水集团老总发现,请出任常务副总经理。他毫不犹豫去了,他一去,又成功接下“京—沪高铁”、“西昌锦屏电站”等几单大宗业务,并亲自组织和指挥施工。2012年,他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又被北京百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看中,请他去担任总经理,在那里,他的企业管理能力和业务开拓能力,不断有所突破。
防水公司总裁,步步不离改革
2015年3月,是左荣华不断走向更高台阶的日子,他被中联天盛董事长张业庆请过来,担任公司总裁职务。左荣华与张业庆是多年的老朋友,而且还共同投资和管理了北京百创公司,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左总看来,他张总登高望远,财大气粗,处处讲合作,讲哥们义气;在张总看来,他左总性格外向奔放,对朋友处处忠诚,且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首屈一指。
按说,左总这次跳槽,很多方面是更要考虑的,说穿了就是更为挑剔,因为毕竟是大老板级别了。但这次张总要请他来当总裁,公司正值股改时期,他通过一番了解,便欣然应允了。不过他向董事长提出一个要求:“公司结构必须进行调整,进行大幅度改革。”
董事长说:“我也正准备大胆改革,就是缺乏像你这样的刀斧手。”
毫无疑问,他首先看中的是张总这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同时,他看中的是张总的企业,是一个无半点债务纠纷的干干净净的企业,而且在市场上居有不小份额。
不过他发现,当时企业仍存在管理跟不上、人才使用方面还不够开放大胆、激励机制有待加强、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等问题。左荣华一上任,就同张总即董事会成员一起,研究解决这类问题。
在用人方面,公司完全打破了家族模式,凡沾亲带故的员工,在公司不具备工作优势的,都进行了调整或辞退。留下来的人,都必须具备专业度、适应度、忠诚度及创新精神。对在公司工作多年,有智慧、有能力、有贡献的人,都进行了提拔和重用,实现了知识化,年轻化,职业化。
同时,还推行了激励机制。为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拿出部分股份分配到员工中去,让普通的有贡献的员工都要持股;在项目开发上,也让职工参与进来,实行投资、管理与效益分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职工变成公司的主人,共同承担公司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把公司真正变成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大家庭。
通过一番改革,一些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不仅给予公司股份,还被破格提拔到领导岗位上;一些原来凭着亲友关系进来人,因为不太胜任某部门工作的,都进行了调整;一些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无论是什么关系,都干脆利落地给予辞退。此期间,有个典型例子,左总的亲哥哥来北京找工作,公司却没有安排他,左荣华便叫哥帮他开车做点小事,工资由他私人付给。
当市场先行官,不要做跟风者
“我们要当市场的先行官,而不做盲目的跟风者。”
左荣华到中联公司上任时,整个经济正在不断下行,建筑防水行业也在萎缩,这是他整天思考的问题。他通过阅读大量文件资料后,把目光转移到时下最热门的“众筹”上来。当他对众筹的理念了然于胸之后,向公司董事会提出了搭建“众筹平台”做“市场先行官”的大胆设想。
公司决策者通过冷静分析,认为中联天盛作为工程企业,其优势在于自己的资质。公司可运用自己的资质优势,通过众筹的方式同材料厂家合作,获得他们的资金、材料与技术支持,形成优劣互补;作为防水工程公司,自己的综合资质加上众筹过来的资金与材料,也是与外挂队伍合作的最佳条件,二者结合必然会产生双赢效果。
董事会一致通过了他的设想,他于是又进入到一个策划与实施阶段。他的第一步是写《商业计划书》,收集整理市场资料和公司发展资料,他还要参考国内国际的一些典型案例,把他的外交翻译家和职业经理人的本领全拿出来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一份“众筹平台”的《商业计划书》终于出笼。这份既有超前意识、又有时代特征、更有理论基础、还有数据说话、便于实际操作的《商业计划书》,让合作者们感受到了它的价值和分量,他们都在高度称赞的同时加以响应,积极地参与到这个平台建设上来。
通过几个月的运行,平台三方都得到了明显的好处和实惠。以往材料生产厂家的传统做法,是要花精力组建自己的团队,要自己争取项目,要自己做营销网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往往消耗公司巨大资源。作为工程公司,以往有了项目,也要到处找厂家拿材料,这样交给外挂合伙人去做,其结果往往会出现产品造假。现在通过众筹合作方式直接进材料,将优质材料送到工地,不仅外挂合伙人的造假现象没有了,中间利润也节省了。过去厂家每年年底都要为材料的回收资金发愁,现在通过众筹平台——通过中联公司就帮他们收回来了,不必担心烂帐和死帐。充分体现了利益共享,合作共赢原则。
中联天盛通过众筹方式运行三个月,现在已经找到了感觉和平衡点,发展趋势一天天向好。最近,公司同北京一家防水材料厂家进行众筹合作,材料厂家就享受到了这些方便和好处。由于公司制定的众筹平台给他们引来了很多业务项目,于是他们的优质材料便以更加优惠的价格对公司进行回馈。目前,中联天盛公司这种“众筹”模式通过网络及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发出后,正在逐步向全国各地辐射,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前来进行项目合作的合伙人增加了20%,建材厂家也增加了好几家,建材供应量也完全满足于他们的所有开工项目和施工一线。
但左荣华却说:“目前众筹平台才初见成效,潜力特别巨大,好戏还在后头,伟大的事业也才刚刚开始!”
当有人问他:“创业改革难不难”时,他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同别人比,我的人生道路比较平坦,北京的发展也是一帆风顺。但我要强调的是,许多好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先前就应当提前打好基础,而不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天上掉馅饼。”